正规股票配资平台_正规股票配资开户_正规股票配资平台

你的位置:正规股票配资平台_正规股票配资开户_正规股票配资平台 > 正规股票配资平台 > 正规股票配资平台

扬帆配资 寻找“十五五”工业新引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突围

发布日期:2025-04-13 23:40    点击次数:151

扬帆配资 寻找“十五五”工业新引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突围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扬帆配资,新的五年规划呼之欲出。

近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型工业化研究中心主办的2025赛迪论坛在北京举办。会上发布多个领域的“十五五”研究报告。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表示,今年将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同时,还将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

图片来源:新华社

打造更多新增长引擎

“十四五”时期,我国工业在综合实力、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亮眼成绩,为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打下坚实基础。而对于即将到来的“十五五”阶段,革命性技术突破正在引发剧烈的产业变革,全球贸易秩序或将面临更多挑战,国内供需匹配、要素结构等也将发生较大改变。

“目前美国进一步翻新打压手段,可能采取极限施压、强化地缘政治操弄等,中美在产业领域的博弈将更加激烈,我国巩固产业竞争力将面临更大阻力,稳增长的压力更大。”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所长何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大三角”分工合作格局被打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资金链正深度重构,新的产业分工格局向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演变。也要看到,国内持续发展确定性因素和有利条件不断增多,需要锚定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既定目标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

“我国即将进入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增长模式和要素投入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制造业发展面临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等挑战。”辛国斌表示,工信部今年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何颖建议,“十五五”期间,需要统筹做好优化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一方面,要做优增量,大力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另一方面,要改造提升存量。以数智技术为杠杆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以绿色低碳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节能减排。

根据日前印发的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今年将围绕健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完善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制定行业标准1800项以上,组建5个以上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标准化技术组织。

“未来产业方向是持续动态调整的,各细分领域发展速度也并非同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空天信息研究室主任孙美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接下来可以打造未来产业瞭望站,建设前沿技术预见和技术调查平台,持续跟踪国内外前沿发展态势和技术演进趋势;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高潜能未来产业,开展重点赛道的长期和可持续研究;评估未来产业细分领域成熟度,增加具有潜力的新领域和删减未成功产业化的旧赛道。

人工智能快速步入普惠时代

人工智能成为目前优化存量以及激发增量的核心引领产业。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Frost&Sullivan的数据,2024年中国AI大模型市场规模达到165亿元,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24亿元,复合增长率为40%。

“‘十五五’期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迅速发展,科技创新空前活跃,人工智能成为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莉在2025赛迪论坛上表示。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从少数国家、少数企业、少数机构的专属工具,逐渐转变为普惠性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快速步入平权时代、普惠时代。”在工信部原副部长王江平看来,目前人工智能的训练和使用成本在大幅度下降。DeepSeek产生了“鲇鱼效应”。

近年来,我国对于大模型行业整体秉持包容审慎的态度,大模型相关政策的颁布自2024年起呈现密集态势。中央及各部委AI政策重在顶层设计和推广典型应用,地方AI政策主要强调AI技术的落地应用,引导地方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等。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连续两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的促进“人工智能+消费”,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更是进一步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市场指明了落地方向。

据IDC的预测,AI PC预计在中国市场很快完成渗透迭代,窗口期仅约2年。2023年AI PC(不含AI平板电脑)在中国市场渗透率为8%,2024年预期到55%,2025年预期到75%,未来两年国内AI PC市场将出现高速增长。到2027年,中国AI PC市场的销售额将从目前的175.3亿元增长至2308亿元,增长幅度达到13.16倍。

与此同时,商用机器人行业同样作为重要终端,经历近十年实现跨越式发展,技术迭代与应用场景拓展形成双向驱动。

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启舟在会上指出,行业里流传着一种说法——通用机器人能够在3—5年内率先实现工业领域的突破。目前,人形机器人还不能胜任一些对精细度要求比较高的任务,但随着各项技术的突破,机器人也将逐渐适应精细工作的需求,从而能够胜任各种工业生产作业要求。

未来需向天空要增长

天空正在成为继陆地、海洋之后的“第三增长空间”。

在低空领域,低空经济具有高科技主导、高效能运营和高质量发展等新质生产力的典型特征。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低空产业联盟秘书长刘法旺表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正处于技术融合创新的关键期和场景应用的培育期,可借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经验,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试点实证和标准研制,以标准化促进规模化,加快构建央地协同、跨部门的综合管理体系,更好保障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尽管低空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但距离人们想象中的搭乘飞行器快速通勤似乎仍有一段较长的距离。去年4月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

赛迪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王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低空交通是整个交通体系的关键一环,从载物到载人,将逐渐出现先行先试的范例。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兴起了无人机配送,亿航智能近日还获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全国第一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EH216-S运营合格证(OC),可以在合肥骆岗公园等运营点开展载人活动,低空出行的未来更加值得期待。而且未来在农林植保、海洋渔业、工业巡检、建筑施工等大规模商业化的空间内,也将有更多的生产活动可以开展。

将目光向更远的天空望去,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都点名“商业航天”。我国商业航天的全产业链实现快速发展,星箭场用企业陆续挺过“从0到1”的过程,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逐步成为共识。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军民所所长杨柯巍认为,我国商业航天有望在“十五五”末或“十六五”时期迎来成熟期,届时法规制度和政策标准体系保障将有力有效;各环节协同发展,要素顺畅流动;商业模式实现闭环,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球航天格局中占据领先地位。

对于未来的实际应用,杨柯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商业航天将从G端、B端向C端逐步渗透,卫星通信有望成为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等智能终端标配扬帆配资,通导遥一体化、天地融合、国际化拓展更有成效。太空旅游、商业探月5年内有望实现政策突破、迈向试验验证或商业运营初期,太空制造、太空能源、太空采矿等在5—10年内有望进入概念验证阶段、原型演示阶段。